让你无言以对的不是大道理,而是神逻辑来源:拾遗(shiyi201633)作者:赤橙浏览数:410次
01 前段时间,一篇神贴刷爆朋友圈—— 按照这个发展速度,到2025年, 我们心里顿时升起一种浓浓的恐惧感, 02 看到此贴,我立马想起了另一个神贴—— 在每个杯子中加入1毫升精液, 这个贴子下面也有一个神回复: “敢情小编你的口腔和睾丸是相通的? 精子直接泡在纯净水里了? 03 这种神逻辑套路,在生活中很常见。 正如《神逻辑:不讲道理的人怎么总有理》一书所言: 04 微博用户“简毅ASH”遭遇的一个客户, 就想把身份证、学生证压给老板办分期。 你不让我用身份证办分期, 你就是冷血、无情、势利。 这么一来,倒显得简毅很无理了。 这样的神逻辑,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类似“都是为了你好啊”的神逻辑, 不知道成了多少恶心事情的遮羞布。 05 那我们该如何识破这种神逻辑呢?
心理学家凯利提出过一种效应——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 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你对人的某一品质,或对物品的某一特性有了坏或好的印象, 就会对这个人或物品的其他特性给予较高或较低的评价。 有一次,钱钟书婉拒了一位粉丝的求见: “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味道很好,为什么要去看下蛋的母鸡呢?” 言下之意便是,觉得我的书好, 看书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来看我呢? 这便给了我们启示:我觉得鸡蛋不好吃,和它怎么来,我要怎么去,又有什么关系呢? 识破神逻辑最重要的便是——区分情感和事实。 06 大学两年我见过好多培训班, 自己也经历了两个, 在我学英语的时候,我很惊讶的发现: 我们学校除了我,都是被那种“你不学英语就XXX”之类的话忽悠去的。 我舍友也经历过这样的忽悠,他说: “那帮人是真的厉害, 一个英语都扯到丈母娘了, 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没有好工作, 没有好工作就没钱, 没钱就找不到女朋友, 就算找到丈母娘也不会同意!” 但我现在上的培训班,却是另一种经历, 暑假的时候先免费上了一个月体验课, 开学之后才让我们决定要不要报班, 从来不给我们讲“你不在我这学就会XXX”的段子。 这家公司有一条规定让我很佩服——不招大一学生。 公司的老板是这样解释的: “公司的培训很可能影响将来的人生职业规划, 大一的学生还不清楚将来自己到底要干什么, 他们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 真正的做事逻辑, 从来都是靠事实和实力说话, 而不是拿感情忽悠人。 07 德国这个国家对中国人来说很好描述, 它一直被认为是高品质的代表, 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德国人会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生活是具体的。” 比如,德国人要限制白炽灯的销售, 代之以节能的LED灯, 他们就会给大家列出具体的数字。 一个20万人的城市一次性投入需要多少钱, 以后大家能节省多少钱等等。 反观国内的很多宣传, 说到绿色环保,便是一片赞扬声, 谁要是理性地提出质疑,就会遭到痛骂。 观察者网不久前发表过一篇文章《我加入了一个知识分子聊天群,却被他们的无知吓到了》, 作者是一个爱好人文社科的理工科专家, 他加入了一个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群, 进去后发现一些知识分子, 天天摆出一副“心忧天下”的姿态, 认为自己处于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之中, 先是211学校的教授转发了一个由来已久的谣言: 说转基因作物让陕西境内的老鼠都灭绝了, 但事实却是——山西农业厅早就公开辟谣了。 相关玉米品种并不是转基因作物,只是杂交品种。 接着,一位985学校的教授站了出来, 说中国已经没有什么食物可以吃了。 论据是一篇号称“袁隆平院士写的泣血文章”, 一读这篇文章,知识性错误比比皆是, 怎么可能是袁隆平院士写的呢。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段子:
08 高中时候,我最讨厌语文考试。 某次语文阅读理解有这样一道题: “假如梵高看到今天人们对他的态度,并且能对过去的自己说一些话,他会说什么?” 我沉思良久、绞尽脑汁, 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道题, 心想:“我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 拾遗以前讲过一个故事: 1998年,香港廉政公署公招首席调查主任, 43岁的蔡双雄参加了这次选拔考试。 可是,最后一道题把蔡双雄难住了。 题目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保护环境采取了哪些措施。 分值20分,答不出就意味着出局。 蔡双雄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半点举措。 最后,他在试卷上写下:我想不起他采取过什么举措,我不会答。 两周后,结果公布:只有蔡双雄入选。 原来,李世民根本没有采取任何举措。 这道题,目的是测试应试者的诚信度。 而那次语文阅读理解,我在恼羞成怒之下, 写了几个大字:我XX怎么会知道! 但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会是另一种情况: 戏言称,你告诉他小明今年5岁,他便能给你算出太阳的质量, 原因只是,算出来可能有好处。 人很多时候的不诚信和有意无意的使用神逻辑, 都是无法抵御好处的诱惑, 进而让情绪胡乱支配了你的理智和逻辑。 经济学大师哈耶克说过一句话:“当一个人愿意放弃自己的自由而获取所谓的一点保障的话,那他既不配拥有自由,也不配拥有保障。” 在这里我们可以说: 当一个人愿意放弃事实而获取一时利益的话, 那他既不配被事实承认,也不配获得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