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资讯热线

0‍591-83320109


认识领悟疗法

浏览数:175 

“认识领悟疗法”是我国心理学家钟友彬先生在心理分析疗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长期的心理治疗实践发展出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也被叫作“中国的心理分析”。
1、钟友彬简介
• 钟友彬1925年生于山东藤县,1945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1952年留校任教,并一边做精神科医生。后来文革中被下放首钢医院门诊部。
• 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精神医学界受苏联影响,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说成为对神经症的权威解释。钟友彬敢于向巴甫洛夫质询指出心理因素是神经症的致病根源。
  通过对巴甫洛夫的质疑,促使他转向对弗洛伊德的理论的学习。并与志同道合的王景祥医生一起讨论,偷着实践,对几个强迫症和恐怖症病人进行了试验性治疗。文化大革命中,试验被迫中止,文化大革命后期钟友彬又重新开始治疗研究。80年代以后,钟友彬的工作进展较快,到1988年,钟友彬的《中国心理分析——认识领悟心理疗法》出版,标志着钟氏领悟疗法正式诞生。


2 心理病理原理
• 2.1人的发展历程
• 钟友彬认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人的生理、智力一般随着年龄的成长再不断成熟,而情绪和行为有时往往会落后于实际年龄。
• 钟友彬将人的发展中人的情绪和行为分为了儿童模式和成人模式。
• 儿童行为模式
幼儿期的孩子不能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相互关系。不能分清幻想和现实;解释事物不考虑逻辑关系。 如:  告诉他口袋里有一只大灰狼要咬他的鼻子,他也会信以为真,赶快把鼻子捂起来。
• 幼儿的情感也没有明显的分化,看人只知道好人和坏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在行动上不会懂得哪些社会允许的,哪些是社会禁止的,受到指责的,当然就不能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对某些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并不感到难堪和羞耻。例如:幼儿穿开裆裤,在人面前大小便,在人面前裸体,并不感到难堪和羞耻等等。
• 成年人的行为模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代表理性和审慎的自我以及代表道德和良心的超自我部分才逐渐分化并成长起来,情感也随之达到成熟,向成年人模式发展。一个正常发育的成年人的行为对事物的分析能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能分清幻想和现实,能以逻辑思维的方法来判断事物本质,解释事物因果关系,并用语言表达。成年人的感情已有细致的分化,通过调节自己的情绪活动在行动上能遵守社会行为规范。这些可以概括为成年人的行为模式
• 关键期
在人的身体、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过程中,都有一个“ 关键期” ,这个时期对某种功能的发育最为重要,过了这个时期,这种功能的缺陷就不易弥补。
在人成长发育的早期阶段,许多有害因素如外伤、疾病等都会对身体、智力的发育造成损害,遗留下不可逆转的缺陷。
心理分析的实践证明,幼年时期欲望的严重挫折,各种心理创伤,幼儿性欲的过分强烈或压抑,都可在心灵深处留下痕迹,妨碍人的心理的正常发展发育,成为心理障碍的“根源”
2.2 人对环境的适应
• 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人类一代代在适应自然环境的活动中,发展了各种防御和适应功能。
•  对社会环境的适应
人的个人欲望与社会制约性之间常常产生矛盾而形成心理冲突。
一个人是否形成持久的心理冲突是否被挫折和心理冲突引起的烦恼和冲突压倒,受欲望的强烈程度和个人道德观念的力量对比、社会现实条件以及人对这些负性体验的应对能力。
• 成年人最重要的适应手段就是心理冲突体验的改造能力.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这种适应手段就是精神防御机制.
• 在一般情况下,当挫折和心理冲突不十分严重,而这个人的适应能力不弱或善于表达宣泄时,大都能使心理冲突引起的烦恼减轻或消失,保持心理动态的平衡.
2.3心理分析的病理心理观
• 认识领悟疗法属于心理分析系统,具有和心理分析相同的病理观。
• 2.3.1早年经验是致病的重要条件
早期经验是患病的内部原因,是患病必不可少的条件。(Frued )
早期经验在人格形成中的普遍意义
固结、症结和初期焦虑——心理障碍的内部原因
固结与症结
• 固结(fixation)就是在性欲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中,一部分幼稚的性冲动可以停滞在某一阶段。力比多的固结阶段也是它曾得到满足并感到快乐的阶段,弗洛伊德认为偶尔的快感经验也会产生固结。
• 症结(complex)是幼儿性器欲阶段(3-5岁)对异性父母的感情没有妥善解决,未把这种爱恋的对象逐渐转向父母以外的异性。那这种未满足的对异性父母的感情被潜抑到无意识就成为俄狄浦斯症结。它也是成年的神经症的根源。
• 后来的精神分析学家认为成年人神经症症状的核心主要是焦虑。所谓焦虑是不知原因的或不可理解的恐惧情绪。成年病人的病态焦虑都有其幼年的根据或前例,也就是初期焦虑。
• 幼年焦虑或初期焦虑形成的主要原因:
– 失去父母或哺育者的保护,处于无助状态
– 与关键人物分离,失去安全感
– 父母的影响
– 身体的疼痛性威胁如疾病、外伤、饥饿、手术及其他不适
– 其他可引起恐惧或情绪困扰的事件,如:断奶、入学、小弟妹降生等
• 2.3.2性心理的退行和初期焦虑的再现是心理障碍的发病机制
“倒错的性生活意即婴儿的性生活……”(弗洛伊德)
• 成年人的性欲受到阻拦或剥夺,增强的性兴奋无法得到宣泄或满足,就会另寻出路,部分或全部的退回已经过了时的固结点,寻求过去的对象以幼年的方式来求得解决,这个机制就是退行。成年人性心理要求退行到幼年,表现儿童的性活动,就是性变态。
“神经症是性变态的否定”
• 幼年的性活动直接在成年人身上表现出来,必然为成年人社会规范所不容,会受到社会指责甚至制裁。而对异性父母的性爱在意识上出现更是自己所不能容忍的。那么精神结构中代表理性和审慎的自我如果足够强大,就可以把幼稚的性冲动压抑在无意识中,使自己不能觉察。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如成年的心理困难,自我的力量被削弱,不足以完全压抑这些幼年的性冲动,就会形成两种力量的对峙状态,即神经性心理冲突,使人感到焦虑和痛苦。
“漂浮的焦虑”
• 后来的心理分析学家认为成年人神经症的表现并不是当前遇到的挫折和冲突的直接表达,而是面对这些困难无法应付时,幼年的初期焦虑被引发了出来。因此,其恐惧的对象并不是成年人遇到的困境本身,而是一些成年人看来不值得焦虑恐惧的事物如热闹的街道或温顺的猫——这都是成年人不怕甚至喜爱的东西。病人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幼年期的恐惧的对象已经被遗忘了,而留下来的“漂浮的焦虑”落到成年人并不会感到恐惧的事物上,这就是心理动力学对神经症发病机制的解释。
• 钟友彬还发现早期经验不但是致病的内部原因,甚至还决定着心理障碍的临床相.
成年人遇到难以解决的或应付不了的困境而不能适应时,便可能不自觉地退行到幼年儿童时期,用幼年性生活方式来解决成年人的困难,满足成年人的性欲.临床上就形成露阴症、窥阴症和挨擦症等性变态行为。
• 通过经验证明,这些心理障碍病人的早期性经验即力比多的固结点多在4-12岁,尤其是7-8岁之间。
有过类似早期性经历的人在年龄稍长时,在某种情况下,意识上回忆起了这些经历,由于所受教育和个性特点不同,一部分人便对自己的幼年性行为产生了不成熟的自责心理,妨碍了心理的正常发育,形成对人的恐怖。
而临床相为强迫症的人在困境无法适应时,引发出来的早期恐怖体验。这些幼年恐惧体验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四五岁以前,一般不易回忆起来。
• 在性变态、强迫症、恐怖症等心理障碍发病时,病人一般已达成年,身体和智力已经成熟,因此,与早期经验相应的幼稚情感及幼稚的行为模式和成年的情感及成年人的行为模式同时存在。也就是病人在病态情感和行为方面是幼年式的,而其他活动则是成年式的,构成一个自相矛盾的、奇怪的临床相。
• 2.3.3无意识心理活动是症状形成的必要前提
•  早期经验在成年后多被遗忘。在心理障碍发生前遇到的挫折和困难都是意识到的,但这只是发病的诱因。真正的病因是早年经验。而这个病因和发病的过程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病人不能觉察。
•  症状形成的原因在无意识中,症状形成的运转机制也是在无意识中
3、治疗原理
3.1治疗机制——“领悟”(insight)
    钟友彬认为不论是正统的心理分析还是各种修改了的心理动力学疗法,其治疗都是要病人获得“领悟”
   正统的心理分析认为,神经症(主要是强迫症、恐怖症和歇斯底里症)的症状是幼儿性欲的代替性满足。幼年性欲的固结和症结已被潜抑到无意识而被“遗忘”了,病人自己不能知道症状所代表的欲望是什么。通过分析治疗,接触了压抑,使无意识的内容变为意识的,填补了这段早期记忆的空白。
 病人一旦明白了症状的真正意义,就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症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消失。这种由无意识到意识,由不知道到知道的心理状态,便是心理分析所说的领悟。正统心理分析所指的领悟都和幼年性经历有关。
 弗洛伊德之后的心理分析家们认为,神经症的症状不只是起源于幼年的性症结,也包括幼年期各种创伤性经历留下的恐惧情绪,即初期焦虑。这些经历已被压抑到无意识中去。同样的心理分析治疗就在于让病人领悟病的根源在于童年的初期焦虑。  
3.2治疗的核心
   钟氏领悟疗法不把治疗重点放在回忆、挖掘幼年症结或初期焦虑的具体事件上,而是和病人一起讨论、分析症状的幼稚性。 在成年病人的症状中显露出幼年的情绪和儿童的行为模式,在治疗中要用启发式的谈话,反复和病人讨论,使他们逐渐认识并领悟到他们的病态感情和行为都是幼稚的、儿童式的。“ 病根” 在幼年,当前要用成年人的眼光和态度重新审视和评价这些情感和行为。
   钟氏领悟疗法着重让病人深刻认识其病态情绪和行为的幼稚性,领悟到这些情绪和行为是一种幼年儿童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从而“放弃”这些幼年模式,用成人的行为模式来代替,使心理成熟起来。
•    在经典的心理分析中不论自由联想还是梦的分析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和昂贵的费用。而认识领悟疗法常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仅几次会见,便可使病人获得领悟,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
问题
• 为什么病人领悟了,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
• 解释的客观性比与相信对疗效的影响?
Q 领悟的作用
• 作为强迫症、恐怖症等神经症的内部原因都发生在早已过去了的幼年期。不论是性心理的固结还是初期焦虑或仇恨体验,在成年人看来,早已没有什么意义了,病人在理性上也承认这一点。但这些症结和体验处于无意识中,病人尝到了症状的苦头,但不知原因。一旦知道了产生并维持症状的盲目力量原来是过了时的、没有现实意义的经验或幻想,好象突然揭示久猜不中的谜语一样,紧张情绪立刻会轻松下来,症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4、治疗方法和步骤
( 1 ).采取直接会谈方式。每次会谈时间为60分钟到90分钟。如当事人同意,可以有一个家属参加。凡有书写能力的来访者,都要求他(她)在每次会谈后写出对治疗者解释的理解、体会和意见,并随之记下头脑中存在的疑问。
(2).初次会谈侧重于了解症状是什么,表现形式如何,以及症状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同时进行常规精神检查,以确定是否系领悟疗法的适应症。
    如确定是本疗法的适应症,则进行有关的交待。交待内容的要点包括:①讲明他(她)的病是可以治好的;②治疗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医生,更取决于来访者自己。当事人主动合作是关键。③当事人的主动合作主要是对医生的提示、解释要联系自己的实际认真思考,做到融会贯通,并身体力行地付诸实践。钟友彬经常用"师傅须进门,修行在各人"的道理激励来访者。
5、适应症:
  性变态、恐人症、强迫症这几种心理障碍是主要的适应症。近几年来,国内的心理分析家们还用这个方法治疗了神经性呕吐和顽固性疼痛,都取得了良好疗效,说明它的适应症正在扩大中。
     认识领悟疗法是通过来访者对症状原因的领悟而奏效的。这种方法不能用于那些没有领悟能力和自知力的病人(如重症精神病人),也不能用于智能低下的人。对于那些坚信病因不在自身内心冲突的人,认识领悟疗法也很难奏效。
7、对传统心理分析治疗机制的反思
(1)心理分析的治疗机制是什么?按弗洛伊德的看法,病人当前的症状根源在于早年生活经验。通过自由联想和析梦,找到这些无意识症结,让病人在意志水平上抓住这层联系,从而知道了自己病从何来及症状的真意。此即领悟。此即治疗的机制。
(2)病人到底领悟了什么?无论是经典的心理分析还是当代心理动力学疗法都坚持认为,由医生"发掘"出来的这种无意识冲突和当前症状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对此,钟友彬表示怀疑。他相当令人信服地论证了下面的看法:这种联系很可能不是客观存在的真实的联系,而是医生"创造"出来的联系。至少在一部分病例中,这种联系是人为的。换句话说,病人所领悟的,可能是虚假的东西。
(3)领悟的关键在于相信。领悟的内容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事人相信它。钟友彬认为,心理分析治疗中,医生对病人所进行的旷日持久的解释、修通工作,其主要价值就在于最终使当事人坚信不疑地接受医生的解释,相信自己的症状就是由什么什么而来。而当事人对医生的移情、信任、都对他(她)接受、相信这个解释起了促进作用。
8、认知领悟疗法和心理分析疗法的比较
(一)相同之处
(1)承认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因此某些变态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当事人是不能意识到的。
(2)承认精神结构理论,并承认防御机制是人们不知觉地应付心理冲突的手段。
(3)承认幼年生活经历对以后的影响。尤其是创伤性经验,影响个性的形成,并可能成为日后心理障碍的种子。
(4)、承认当事人患病后有两种获益,尤其是外部获益,由于当事人因病而受到宽容、关怀,因而使改变发生困难。
(二)独特之处
(1)重视幼年生活经历,尤其是创伤性经验。
(2)重点不是回忆和挖掘幼年症状或初期焦虑的具体事件,而是分析症状的幼稚性。
(3)强调意识层面的领悟,不重无意识内容的开掘。解释更加符合常识,入情入理。
(4)弗洛伊德强调移情在心理分析治疗中是必不可少的的阶梯,但认识领悟疗法认为并非“绝对必要”。
(5)重视自我教育,自我“修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