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资讯热线

0‍591-83320109


对抗:自我意识的能量

作者:王树浏览数:255 
文章附图

昨日傍晚,在小区散步。远处听到一位妈妈在喊:“你到底要我怎样?”随着走近,看见一个四岁多的女孩子正骑在一辆小车上,妈妈在后边扶着她。


孩子哼哼唧唧,无法表达自己的需要,但显然她的需要不是妈妈给到的建议。一来二去,孩子越发有脾气,那脾气里充满了想要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做,但能力不及,正在为自己而恼怒的能量。


显然孩子掉进了自我的漩涡中,完全听不见妈妈的建议。她越想完成,就越找不到那个感觉,这时候妈妈的不理解以及不断的建议让孩子的恼怒上升,显化出来的状态就是在对抗妈妈的建议。


终于,妈妈怒了,转身就走,孩子也瞬间爆发,从对抗转为身嘶力竭的哭喊,祈求妈妈不要走。


也在近日,遇到另一对母女,小小的女孩一定要按自己的方式满足要求,于是妈妈蹲在地上好言相劝,但女儿不从,将妈妈拱到在地。那样子像一只充满勇气和力量的小牛,搞得妈妈哭笑不得。然后小女孩脸上洋溢着胜利的笑容。


在自我意识的建构过程中,对抗的能量会时常出现。因为要成为自己的开始就需要对抗那个阻止自己的人,这也就有了孩子执拗的敏感期。


通常孩子会从一岁左右开始,有推、打、咬成人的现象;三岁左右,孩子明显出现要按自己意愿做出选择的愿望,若不合他意,就容易情绪爆发。


早期的这种以执拗的情绪来对抗成人,完全是一种无意识,因为那个想成为自己的愿望真的很大。在这个阶段,如果成人把握不好分寸,就会造成两级状态:


一个情况是:在孩子与父母的执拗中,被成人压抑管教,那么这个想成为自己的自我意识的能量就会因为紧张与害怕而收缩,留下的只是对抗本身,久而久之,成为自己就等同于对抗所有人的意见,即使长大,对抗也成为与人交往的无意识模式。


另外一个情况是:若孩子在执拗的过程中,父母一味讨好、妥协,乃至放纵,又会导致孩子无意识迷失在自己的执拗情绪中。久而久之,不仅过渡自我,并且以自我为中心,看不见环境与他人。


父母的把握就在于清楚的认识到自我意识的能量与情绪之间的关系,情绪只是自我的一个部分,当自我感觉不好的时候,情绪自然会出现。但父母切记不能夸大或者忽视情绪,更不能让自己内在的情绪小孩与之共生。那怎么办呢?



了解情绪到底与我们是怎样的关系,同时对自己的情绪做点工作



情绪是我们生命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既不需要排斥,也不需要迷恋。一旦你学会接纳、觉察、管理情绪的三步骤,你就很容易接纳、倾听,同时帮助孩子发展情绪。



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如果孩子的情绪在三岁以前发展的较好,之后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自我意识的建构意味着自我觉察的升起。


但如果孩子在三岁以前甚至在六岁以前情绪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那么父母就需要做到四个步骤:


  • 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妈妈知道你此刻很伤心、很愤怒、很……”);


  • 倾听孩子的情绪

    (“妈妈理解,你哭一会儿,妈妈陪你”);


  • 帮助孩子释放一些情绪

    (跺脚、大喊、画画、运动、跳舞等都可以帮助释放情绪);


  • 一旦孩子迷失在情绪中的时候就需要叫停,同时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迷失在何事何物中都会失去自己,无限放大对方。一旦孩子陷入情绪,需要明确的帮助孩子叫停下来,然后让孩子放松呼吸,不需要心疼,只需要保持临在,保持与孩子连结,看见并尊重孩子以及情绪)



承认情绪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做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谁都无法说“我没有情绪”,既然它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那么就需要认识它,觉察它,管理它,让它可以在我们的体内自然流动。只有父母已知自己的情绪,才能够真正帮助孩子建构一个良性循环的情绪体。